听微雨清新恬静,沐春风和煦轻柔。春之美,在于希望与勃发;教之美,在于钻研与提升。踏着春的步伐,3月10日,在“双减”背景下,“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能力提升16学分专题培训”在练市一中举行。本次活动共分为四个部分,第一部分是教学观摩,第二部分是说课,第三部分是评课,第四部分是聆听邹国强老师的讲座。
首先,教学观摩环节。
练市一中施国美老师执教《卖油翁》。整堂课以学生的活动为主,全程由两位学生主持。在具体情境下,学生分成四个组,分工合作,准备充足,分别演绎了《卖油翁》故事情节。每个组的表现可圈可点,都展现出了学生们的创意,赢得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。每组表演结束,其他组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,并现场邀请老师点评。最后,主持人统计学生及在场老师的评分情况,颁发奖状。
练市一中姚莉老师执教《审视古诗文的当代意义》。姚老师以韩愈的《马说》导入,引导学生了解韩愈的生平经历,在具体情境中,选择一位劝慰者进行劝慰:曹操、李白、杜甫、苏轼、刘禹锡等。学生分成六个小组,讨论纷纷,梳理劝慰者的作品及经历,确定劝慰方向及劝慰方式,撰写人物劝慰语。在整堂课中,学生展开头脑风暴,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,也选出了韩愈心目中合适的劝慰小组。整堂课有趣,有活力,有思想,有收获。
水晶晶新城学校陶曙鸿老师执教《在深度阅读中整合构建认知》。陶老师以2022年湖州卷中“探究书客意义”的组题为例,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材料间的联系,完成任务,并总结小组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、解决方法及感想。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发现新问题,在师生合作中解决问题,在解决问题中建构认知。课中,学生畅所欲言。课结束了,但学生想说的更多了,达到了评价不是终点的效果。
其次,上课老师进行说课。
施国美老师讲述了自己准备的过程,也肯定了学生的表现。学生们在不断练习、不断实践中不断生成。前期准备是辛苦的,但能看到学生的进步是可喜的。老师要充分相信学生,学生会给我们惊喜。
姚莉老师阐述了这节课的思路。本节课相关古诗文进行整合理解,学生在解决问题、完成劝慰语撰写中重新建构对古诗文意义的认知。课上学生运用积累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令听人惊赞。的确,一旦给学生舞台,学生会展示得很出色。
陶曙鸿老师讲述了自己的收获。要改变传统的习题讲评课模式,教师要深入研究题组的内在逻辑关联,这样才能在学生解决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,解决新问题,实现深度阅读,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的能力。陶老师认为有了第一次的尝试后,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尝试,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中培养核心素养。
再次,与会教师评课。
横街学校方一鸣老师指出,语文是可以用活动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。在学生尚显稚嫩的表演中,能体会学生的真诚质朴;在学生用心演绎的评价里,能体会到学生自主探究时的热情;在学生精妙的改编中,能体会到学生深度阅读、深度理解和展示才华的强烈愿望。
双林二中黄丹丹老师指出,三位老师的课都是任务成果的展示,在没有老师的课堂上处处可见老师的精妙设计。施老师的课上不管是课本剧的编写、道具的准备等都体现学生的用心准备。姚老师和陶老师的课也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,把课堂还给学生。
石淙学校戴王敏老师指出,学生是课堂的主角,见不到老师的踪影,但处处都有老师精心的设计。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展示的机会。课前,老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。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。
最后,邹国强老师作了题为《初中语文单元作业的生成路径:可操作的视角》的讲座。讲座主要分为三个部分:何为单元、何为作业、何为生成。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出台,明确了学科目标从知识点的了解、理解与记忆,转变为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能力、必备品格与价值观念的培育,这要求教师必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,即从关注单一的知识点、课时转变到大单元设计。要讲单元离不开大概念,要讲项目化学习离不开大概念。大概念能够使离散的事实和技能互相联系并有一定意义。邹老师指出我们老师要构建新型的学习中心的课堂。义务教育新课标呼唤的新教学不是点滴和局部的创新,而是整个育人方式和培养模式的创新。关于作业,邹老师指出,作业即学习,作业即评价。作业设计要转向任务设计。作业内涵不等于教学内涵。作业内涵应等于学习内涵。如果站在教的立场上,将无法理解作业的内涵与功能。邹老师以具体的例子阐述了大概念下的学习任务设计范式,老师们表示受益匪浅。
“问渠哪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”,要想教出好学生,首先要成为好先生。老师们要尽快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,跟上新课标的步伐,切磋学习,尝试实践,不断成长。本次活动指明了新课标“双减”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,明确了以核心素养为中心、以学为中心的立场,引领老师们研中思、思中悟、悟中行。
让大家春日同行,共待一树花开!